8個原因告訴你當牙醫壓力有多大!
2016 年 12 月,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一項統計,該統計一共納入了 183 項研究,共計 12 萬余名醫學生,涉及 43 個國家,發現有高達 27.2% 的醫學生存在抑郁癥或抑郁癥狀,而對于篩檢為抑郁癥的醫學生,僅有 15.7% 的人去尋求過精神科的幫助。此外,還有高達 11.1% 的醫學生存在自殺意念。
之前有這么一個統計,指出臺灣牙醫的平均壽命只有58.5歲,后續也曾有臺北市牙醫公會統計,該會會員平均的死亡年齡為63.7歲,遠低國民平均壽命80.2歲(104年)。為什么?牙醫不是很有生活品質的嗎?
告訴你一些當牙醫要面對的糟糕情況,可能你才剛要起步牙醫生涯就被潑冷水,但有心理準備總是好的。
1. 長時間漫長的等待
是的,沒錯,牙醫這職業確實有能力為你帶來豐厚、穩定的收入,但是別急,這是需要代價的!牙醫是個非常需要責任感和技巧的一門學問,在成為獨當一面的牙醫之前,雄心壯志可是要被消磨好一段時間,六年的求學生涯、兩年PGY,并且還需要一大筆資金才能擁有自己的事業,而你的同期們可能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一番,甚至功成名就了。
2. 各種投資
牙醫畢竟是商業市場導向,而它的教育養成當然是昂貴的,你必須花非常多的錢來踏入牙醫師的圈子,別以為畢業后就結束,若要開業,又會是更大一筆投資,這就是每個牙醫都必須面對的現實生活。
3. 責任感
病人的健康是牙醫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論是打麻藥、手術、術后藥物等等都有著很大的風險,并且要非常謹慎地處理。更甚者,你必須時常面對系統性問題的病人,不論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問題等,治療時都必須對其生命有所負責。
因此牙醫時常處在高壓的環境下做治療,要將病人的所有狀況考量進治療內,就算全部沒疏失,病人出問題將依然會是牙醫師的責任。可想而知,這是非常不好受的壓力。牙醫不喜歡拔牙是有原因的。
4. 情緒起伏
前一個原因是責任感,或許你可以用人生理念去接受它,然而終究會影響你的情緒。
牙科高壓的環境不僅僅是病人的健康,我們其實也是服務業的一部分,牙醫還是得讓顧客開心并且滿意,但并非每一位病人都是好溝通的,最壞的狀況,這還可能影響你的其余日常任務。
5. 關于金錢
你以為牙醫跟錢有關的煩惱只有投資嗎?不!最讓人沮喪的是當病人聽到自費項目價格時的表情:
病人可能永遠無法理解高額費用背后的原因,這是牙醫為了讓病人擁有好的治療所付出的代價,不論是進修、設備、人力和是租金,牙醫師背后的經濟壓力注定無法被理解。
6. 工作時間不穩定
你可能會覺得,牙醫有著非常好的生活品質,是得沒錯,跟醫師相比,你確實可以誰也不理,但如果你是剛進入市場的年輕牙醫,很抱歉,你將不得不在假日或是晚上開門待命,錯開與其余牙醫們的競爭,你將縮短與家人共同的休息時間,并且導致生活作息的不同,但這就是牙醫必須面對的市場現實。
沒業績,沒收入。
(Sir = 病人)
7. STP (Super Trouble Patient)
或許你對自己的治療非常有信心,然而牙醫本身并非唯一的成效指標,有非常多的狀況導致你無法發揮你應有的實力。
例如當病人這么說:
「陳醫師,我知道今天有約診看牙并且你也在等,但是我無法到……」
「只是洗個牙,可以少收一點掛號費嗎?」
「假牙怎么這么貴!!!」
這正是牙醫一定會遇到的終極挑戰,克服他們吧!
(冷靜…冷靜…)
8. 職業傷害
牙醫受到的職業傷害非常巨大,在長時間看診中的不當姿勢、閉密空間、化學材料與缺少活動等,牙醫師注定會有許多背部疼痛的后遺癥,更甚者,你有很高的機率遭遇針扎、感染的風險。
以上8個理由可能讓牙醫這職業看起來好像很挫折,或許很多牙醫前輩在歲月中已經習慣以上的挑戰,但身體及情緒其實不斷在受到侵蝕,記得,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才能延續我們的職業生涯。
最后,選其所愛,愛其所選,沒有任何職業是沒有缺點的,理解自己即將面對的問題,并且解決他,做個健康的牙醫吧!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