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Oral cancer),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4萬例新發病例和超過22萬死亡病例。
口腔癌(Oral cancer),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4萬例新發病例和超過22萬死亡病例。
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和咀嚼檳榔。吸煙導致的煙草煙霧是人類最大的化學致癌物接觸源,它導致世界上40%的癌癥相關死亡。
然而,不僅吸煙者受到這種影響,許多不吸煙的人同樣受到影響,根據來自192個國家的數據,33%的男性不吸煙者、35%的女性不吸煙者,以及40%的兒童因被動接觸二手煙而吸入煙草煙霧。
先前的研究表明,接觸二手煙會導致多種疾病,包括肺癌。盡管已知吸煙是引起口腔癌的原因,但尚未確定二手煙是否也會引起口腔癌。
近日,來自葡萄牙、英國、西班牙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在 BMJ 旗下 Tobacco Control 期刊發表了題為: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oral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論文。
該論文回顧并分析了五項已在亞洲、歐洲、北美和拉丁美洲進行相關研究,涉及6977人,其中3452人接觸了二手煙,而3525人未接觸二手煙。發現接觸二手煙的人患口腔癌的風險高出51%。此外,與未接觸二手煙者相比,接觸二手煙持續時間超過10年或15年,會使患口腔癌的風險增加兩倍以上。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系統審查和薈萃分析支持二手煙暴露與口腔癌之間的因果關系。此外,對二手煙暴露反應的分析,包括對二手煙暴露持續時間(超過10年或15年)的分析,進一步支持了這一因果推斷。
研究團隊還表示,這項研究增加了對二手煙暴露危害的認識,為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制定并提供有效的二手煙暴露預防計劃提供了指。
原始出處:
Lorena C. Mariano, et al.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oral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Tob Control 2021;0:1–11. doi: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393.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